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淮南查查网

搜索
查看: 2193|回复: 2
收起左侧

[楼市] 现在和未来,房价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火爆的话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16: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透明的梦 于 2011-10-13 16:54 编辑

现在,房价已经成为一个极为火爆的话题。 本来,我不想过多涉及这个话题,但是没想到很多朋友一谈起经济,首先就要问我对房价看法。 那么,对于这个接近“沸点”的社会性话题,我为什么不想过多涉及? 我是有内在思考的! 因为,当人们天天关注房价的时候,就会忽略掉更加实质性的问题! 那么,这个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我就在这个部分探讨一下。 下面的内容分析,揭示房价和股市、经济整体方向;个人发展、子女教育等各个领域背后的关键问题。 因此,如果有兴趣的朋友,请耐心阅读本段中的逻辑推理部分。
  
  在讨论之前,我先做个经济学理论上的铺垫。 我在前面讲了很多不少婚姻、家庭等内容,被一些朋友划归“人类学”内容,好像跟经济越离越远。 但实际上,人性,或者说人们的心理研究是经济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 因此,以研究社会心理为关键导向的“博弈论”成为21世纪经济学的主流,占据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相当的比例。 比如说,围绕“房价”而产生的房地产经济、刚需(丈母娘经济)、房奴等社会热点问题,都是可以通过弈论”的心理分析,进行很好地解释的。 而我在这里要谈的,是跳出“房价博弈”本身,从整个社会环境背景下,来探讨人性、心理、经济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在更加宏观的层面上思考“博弈论”。
  
  房价现在成为社会“沸点”问题之一。 我本来不准备在本贴中过多讨论房价问题,但是绝大多数跟我询问经济的朋友,都要问有关房价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房价竟然受到如此的重视呢? 我就在这里进行相应的探讨,揭示房价作为现在经济的关键象征意义。 在最初,房地产市场开始兴起的时候,易宪容作为一位经济学者,就谈到房价不能上涨,防止国民经济被房地产绑架。 在当时, 这种“房价不能涨”的论断,是很多没有买房的人所欢迎的。 而且,因为不少人觉得房价已经太高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因此房价不应该涨,也不会涨。 于是,这时候出来一些“空头”代表人物,在房价上涨的时候,大量写文章分析市场,认为房价不会上涨,建议大家不要买房。 于是,不少人就认同这些“空头”,开始观望。 没想到,越观望,房价越涨;房价越涨,多空之间的争论就越激烈; 然后房价还在持续上涨。 涨到最后,很多曾经的“空头”在心理上彻底崩溃,于是花费最初可能买房价格一倍以上,有的甚至两三倍的价格,最后买了房。 然后,这些花了更多钱买房的人们,就开始大骂“空头”代表人物。 因为,他们觉得,正是因为这些“空头论”者,导致自己损失惨重。 而在我个人看来,易宪容作为经济学者,提出了“房地产绑架经济”的前瞻性断言,是值得尊敬的。 但是,一些“空头论”的代表人物,虽然出于好意,但是因为缺乏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也就缺乏思想=高度,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洞察,因此“办了坏事”。 他们让很多曾经准备买房的人们非常犹豫,错过了房价快速上涨前买房的好时机,最后花更多的钱买房,让相信他们的人们的福利受到很大的损失。
  
  那么,这些空头为什么好心办坏事? 从相对温和的角度说,他们错误地预测了未来;如果严厉地说,他们等于是被房地产利益者利用,起到了帮助房地产利益者的作用。 为什么这么说? 如果对金融市场的性质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空头不死,多头不止”。 股市里是这样,房地产市场也是同样。 在过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空双方争论越是激烈,就越能够坚定一些空头的立场,这些空头就绝不买房。 但是,所谓的“绝不买房”和“刚性需求”一样,都是心理层面的决定。 如果房价持续上涨,那么绝不买房的人心理压力就会逐渐增大,“刚需”的渴望就越大。 而每一次价格上涨都会引发绝不买房的人们的心理崩溃,在痛苦中“被迫”买房,这时候就会有“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重新来过”的痛苦。 不过,如果房价下跌的话,人们坚决不买房的意志就更坚定,而“刚需”就会在一夜间消失。 那么,在双方的对决中,谁会失败? 是空头们,还是房地产商? 其实结果显而易见,“多逼空”是毫无悬念的,因为双方实力过于悬殊。 而且,多空争论越是激烈,也就越容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也就是“眼球经济”。 当全社会都重视了房地产的时候,房价上涨就更有基础了。 因为,很多人注意到房地产,然后就会进行房地产投资。 最后,在“空头认输”、“刚需”和炒房资金的“共同努力下”,房价持续上涨。 因此可以说,“空头论”者在房价上涨中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有的朋友会说,我这么说似乎对“空头论”的人们不公平,因为他们毕竟也是代表民众在说话的! 其实,我这么说是非常有道理的。 打个比方,敌人是十倍于我们的精锐部队,而我们是散乱的“乌合之众”,这时候如果我们去跟敌人面对面地硬拼,结果只可能是“羊入虎口”,小狗跟狮子斗狠。 而真正的斗争智慧就像华盛顿带领的“大陆军”跟英军作战。 最开头,名头响亮的“大陆军”其实就是一些“乌合之众”的民兵。 一见到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步伐整齐英军,心理上就打哆嗦。 有的一见英军开枪,有的没见英军开枪,立刻就“鸟兽散”,各回各家。 而华盛顿带着这样的部队,再加上缺粮少钱,相信他自己也是“焦头烂额”,所以总是“屡战屡败”。 不过,这些民兵的好处是,英军一走,这些人又跑回来了,然后追着英军打,骚扰英军。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打仗,这些“乌合之众”终于打成了“老兵油子”。 有的形成了“一打就散”,回头再追的套路,有的肩负起跟英军正面作战的重任,能跟英军僵持一下。 最后,通过一个偶然战役的偶然胜利,让英军缴械投降。 当然,即使这个战役没有打赢,只要继续打下去,总会碰到一个具有决定性胜利的战役。 我举这个例子是说,“空头论”的出发点没错,关键是方法错了。 因为缺乏竞争智慧,反而帮了“倒忙”,造成了不利的后果。 到现在,多头一谈到房价,还会用胜利的口吻说“你们唱跌房价已经很久了,但是什么时候跌过”?
  
  那么,为什么房价一直在上涨? 人们应该如何应对房价持续上涨? 这个问题的解决,不能只考虑房价本身,而需要把自己放在整个经济环境下进行思考。 更明确地说,只有分析“大机器”经济的运作特点,才能洞察房价为什么只涨不跌。比如说,美国房价涨了6、7年,房价涨了大致涨了80-100%,结果一个次贷危机就打回原形。 在一年内,房价跌30、40%,有的断供拍卖房降价达到或者超过50%,等于是回到了过去。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出现后,日本采取政策实施房价“硬着陆”,最后有的地方房价跌幅达到3/4。 这是因为,美国的社会规则非常严格,就是人们破产、银行破产,也得保证社会规则的实施。 而日本经济在创新的支持下,本身非常强大,再加上日本的地缘经济特性,也需要挤破房地产泡沫,保持经济健康和整个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反过来说,在大机器经济中,却不能让房地产价格降下来,而是必须让房价涨上去。 更确切地说,易宪容先生说的“房地产绑架经济”的思考方式是错误的。 正确的结论是,房价持续提高是大机器经济的必然选择。 在大机器经济中,房价(对名义货币)的价格只能升,不能降。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需要再回过头来,分析大机器经济的关键特征,并且思考房价以及其它产品价格的走势。
  
  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价格是经济的集中载体。 不同的经济系统归根结底,就是不同的定价机制。 美国和日本的定价机制不同,因此形成了明显不同的经济形态;德国、瑞士、瑞典等国家的定价机制类似,因此形成了类似的经济形态。 而所以的定价机制都可以归结为两大类: 对人的定价和对物的定价。 比如说,“知识经济”是重知识,轻实物资产,也就是说人的价格高于物的价格。 因此,“知识经济”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导,带动社会发展,而企业的主要代表是可口可乐、微软、Google、Nike、任天堂等物质资产非常少、主要通过人们的智慧赚钱的企业。 与之相对比,大机器经济则是重实物资产,轻知识,由掌握物质资源的人们为主导,企业的主要代表是房地产、钢铁水泥厂、组装加工企业等物质资产非常大,很少依靠人们的智慧赚钱的企业。 或者说,“知识经济”主要的重点是人,一方面通过“远见”,洞察社会的发展潮流,并且通过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最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往往是由少量可见的物质材料和大量不可见的知识组成,达到以看不见的知识赚钱的目的。 比如说,我用于码字的正版微软windows +Office系统,几个光盘加点包装,就可以卖到数千元。 或者说,一些拥有DVD专利的企业,只需要给中国DVD生产厂家一纸通告,就能赚到几十亿美元。 而大机器经济的重点是物质资产,因为大机器本身既无法通过思考形成“远见”,又组织不起来研发力量,所以一切经济行为最后都要落实到通过可见的资产赚钱。 也就是,给nike鞋做加工,耗费大量的实物和人力、通过复杂的工序和极少量的知识,最后每双鞋赚个十几元钱。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机器经济也需要赚钱。 那么,怎么赚钱? 这是个问题。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深入,创造出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的产品,都在诱惑着大机器经济中的人们,掏出更多的钱,换取“知识经济”产品。 比如说围绕互联网发展的各种新奇的消费、豪华汽车、奢侈品牌等等,都是大机器经济中人们追逐的对象。 那么,随着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大机器经济已经完全暴露出毫无国际竞争力的弱点,也就是说根本在国际上赚不到钱。 那么,一方面大机器经济中人们的消费追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大机器经济的产品利润越来越低,而且遭遇国际经济危机,未来的产品销售越来越困难。 那么,大机器经济怎么赚钱? 怎么赚更多的钱? 这就需要深入系统的思考了。 在社会竞争中,人们赚钱的手段都是过去方式的延续,也就是经济管理里说的“路径依赖”,中国俗话说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知识经济”是靠知识吃饭,而大机器经济是靠资产吃饭。 那么,要找到大机器赚钱的道路,我们就需要分析大机器是如何靠资产吃饭的。
  
  从根本来说,人们所有的利润来源都是“低价买,高价卖”。 在金融投资市场中,巴菲特、索罗斯等人直接“低买高卖”就赚了钱;而在实业界,比尔 盖茨通过更加复杂的资源要素组合,实现“低买”人力资源,“高卖”产品价格,成为世界首富。 而在大机器经济中,这个系统操作更为复杂。 早期,大机器经济通过资产国有化(包括城市的公私合营和后来的国营,农村的人民公社)实现完全掌控资产的目的。 然后,通过户口制度实现对人们的高度控制,完成人们对大机器实施经济依附的过程。 并且。通过打倒关键的知识分子,实现人们在心理上对大机器衣服的过程。 然后,通过这样一个人身绝对控制和资源绝对垄断的机制,实现大机器经济“低买“各种资源,”高卖“大机器产成品的盈利方式。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绝对控制和垄断机制被打破,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产品竞争,销售“劣质高价”产品的国营企业很快陷入困境。 尤其是到了后来,人员实现相对自由的流动、资源价格国际化之后,资源利用高耗低效的大机器经济全面亏损,变得难以为继。
  
  在这种背景下,大机器经济必须通过“进化”,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既然大机器经济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高耗低效,生产出来的产品劣质高价,那么大机器只能从产品市场上撤退,退向对于资产和资源的控制。 或者说,大机器已经不能依靠销售产品为生,因为现在的产品知识技术附加值已经远远超越大机器经济的能力;因此,大机器只能依靠销售资产和资源为生,获得自己的收入来源。 而且,大机器必须通过高价销售资产和资源,满足自己越来越高的物质消费需求。 那么,大机器就需要对自己掌控的资产和资源进行“盘点”,在自己能够对资产和资源保持绝对掌控的状态下,尽可能高价销售自己拥有的资产和资源。 于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首先再次巩固资源的垄断,比如说严厉打击油品走私,严厉限制“小产权房”入市、实施土地“招拍挂”等关键措施。 然后,根据垄断市场的资源定价远远高于竞争市场的资源定价原理,通过有限发行股票和有限推动房地产来实现大机器的经济来源。
  
  “进化”的过程并不是最先就设计好的。 但是社会最终能够成为今天的结果,是因为结果的选择是符合大机器进化需求的。 比如说,由于朱/容/基本人并不懂经济,在最初的时候不了解股市的功能,所以起初是严厉打压股票市场的。而且,他当时在到国家会计学院的时候,题词是“不做假账”。 到后来,轮到他制定国企三年解困目标的时候,他似乎才真正理解股市的功能,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大力鼓励股市扩容。 当然,他可能也忘了自己的题字了。 而对于房改,当初地方政府是消极抵制的,但是后来发现卖地能够赚钱,也就开始把房地产作为经济支柱产业。 当时,上海市长亲自拍胸脯向中外商家保证,开发房地产是稳赚不赔、能赚到大钱的好买卖。 除了房改之外,医改、教改等其它的措施,最初都只是卸包袱,然后让人们自己掏钱,“拉动内需”的行为。 没想到,市场反映相当“热烈”。 随着市场的培育和进化,市场运作水平越来越高,于是这些资产和资源销售局面日趋“火爆”。 股市经过2005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成功地实现了上亿开户的“盛况”;商品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销售数量越来越多,同时房价实现了翻几番的效果;教改实施后,广大家长们也“踊跃”掏钱,大学生入学人数连年创出新高;医疗同样超乎想像,在医疗价格翻几番之后,医院越来越“人满为患”。 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大机器经济的增长。 顺便说一句,有的人认为把房地产作为支柱性产业很荒谬,因为其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没有这样的支柱性产业。 我在这里说句话,这是最为理性的选择,是特色经济的最好体现!
  
  有的朋友认为,我写的都是过去的内容,写的太多就没意思了。 但是没有办法,我的题目是经济分析,现在进行的也是经济分析,而不是经济预测。 经济预测可以就个人的喜好,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给出几个结果,让未来验证是否正确。 如果正确了,就成为“大仙”,让无数人顶礼膜拜;如果失败了,可以下次换个马甲再预测。 但是,经济学就是通过分析历史,研究人们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趋势,然后探讨未来的方向。 我只是模仿其他经济学家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分析,探讨背后的经济驱动力,然后思考未来的经济方向。 就我个人的分析投资经验来说,对历史挖得越深,“远见”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我还是继续挖据历史。 那么,经过刚才的挖据,我们会发现,大机器经济的获利关键是“质次价高”,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其盈利,保持其经济增长。在“知识经济”持续追求以最低成本,创造最大社会价值,然后实现高价高利润的时候,大机器则希望通过蒙混过关的方式,实现高价高利润。
  
  我们再回到前面说的关于房价的争论上。 为什么“空头论”和“多头”的争论如此激烈,从网上争到报纸上,再从报纸上争到电视上,但是“多头”一直在奉陪? 因为,代表大机器的多头早就计算好,“空头”必输。 而给“空头”发表言论,形成激烈争论的结果,一方面能够吸引大量眼球,另一方面还在房价上涨时,有利于打击“持币观望”的人们的信心。 那么,对于空头来说,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不争论! 在房价1万一平米的时候,可以建议涨到3万,涨到5万,涨到10万。多头准备涨100年,涨到100万都行! 不过,另外一个问题是多头无法回避的,就是房子的“劣质”。 空头可以充分教育民众,让民众的眼球从价格转到质量上来! 中国北京北5环之外,一个类似于美国贫民区的、使用面积70平方米(建筑面积88-90平米)的类似“水泥窟窿”的高层住宅单元,可以买到130-140万人民币; 而美国芝加哥郊区中产阶级居住地,一个200-300平米的装修好的独栋house(地下室和车库面积白送),价格20万美元。 这些中产阶级收入是家庭人均收入1.5万美元以上(4口之家),那么中国人是多少呢? 然后,再让人们想想以后要承担的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各种费用,自己去冷静地想。 当多头持续强调房价的时候,空头就可以一直强调劣质,然后举例各种各样的房地产商欺诈和劣质的行为。 虽然说的多了,似乎就贫了,大家都不爱听了。 但是,正是这种最为枯燥的反复强调,才能够真正让买房的人不会头脑发热,不会去争抢着排号买期房,不会让房地产商把房价抬起来,然后给人们劣质的房子。
  
  作为一个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永远要警惕,自己不要轻易相信商业宣传,永远要防止自己买到“劣质高价”的产品。 而这就需要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价值观错误,失去对“劣质高价”产品的警惕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陷入“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困境中,越来越穷。 因为,每个人赚钱的能力总是有限的,买“劣质高价”股票亏钱、“劣质高价”房屋亏钱、“劣质高价”教育亏钱、“劣质高价”医疗亏钱、“劣质高价”保险和养老亏钱、“劣质高价”汽车和其它产品亏钱,那么结果就不是自己陷入赤贫的问题,而且要祸及子孙。 而现在,有很多人因为社会文化的导向问题,就陷入这样的困境,危害已经明显地体现在自己孩子身上! 那么,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导致人们陷入越来越穷的境地,并且影响到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们下面继续分析。 同时,如何开始做“独立人”,找到自己的未来方向,也是后面要顺便涉及到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17: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好贴,赞一个,继续努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敢问楼主这楼价是涨好还是跌好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yaoduozheng

QQ|侵权投诉处理|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淮南查查网 ( 皖ICP备10201049号  

GMT+8, 2024-4-24 12:49 , Processed in 0.0692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