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2:46

不谈山南山北发展,来聊聊淮南市的前世今生吧

目前,淮南市淮河南岸四区的民间融合,应该说是已经算是初步完成了。在本贴中,我所说的淮南,指称的就是淮河南岸四区,暂不包括潘集凤台,也不包括寿县及山南七镇。这不是什么地域排外,而是为了便于叙述清楚。淮河南岸四区,准确的说,应该就是淮南市的核心区。.

若聊淮南,首先就要从它的自然地理状况说起。先说地表特征。淮南的三山一河,构成了一个簸箕形,这是北方民间的一个家庭常用器物。而且这个簸箕,却还是面北背南的···

背靠东西向的舜耕山,东临上窑山,西倚八公山,淮河从脚下自西向东流过。这个簸箕底,就是孕育了今天你我淮南人的母床。它是一块宜居的生息之地吗?为何几千年来,这一区域的统治中心始终是建在寿县而不改,古人宁可饱受水患而不择址另居····

淮河因为历史上的多次黄河决堤夺淮入海,中下游河床抬高已经变成了一条地上“悬河”。而千里淮河从源头到入海口,总落差也不过只有50米,这就导致了淮河水流流速过缓;而淮河又支系发达,集水面积过大,流域降水稍大,淮河干流很容易形成洪峰,若溢出堤坝,就会给两岸造成灾害···

淮河两岸大堤虽然约束住了干流洪峰,但是也导致了支流入淮的不畅,导致了今天淝水倒流形成瓦埠湖,洛水筑闸形成了高塘湖,西淝河、泥河等同理。同时还在大坝外侧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潟湖,焦岗湖、龙湖公园等都是如此。这块土地不是那么友好,所以人口并不密集,也就成了四县的边缘之地。

淮南核心区的地表特征不复赘述,想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今天淮南人并不陌生。但之所以开篇要提及,是为了描述构成今天淮南人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淮南原住民。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让我们从这一句民谣开始吧。这句话给人的第一感,是透露出的一种欣喜自豪的情绪。但是再细品,前面这句“走千走万”,才是揭示了淮南原住民的来源和构成——流民!




来源:老洞山湖人队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9:05:30

骑小摩托跨三轮 发表于 2020-4-26 18:37
标注来源好评,淮南吧的洞山老湖人不错的

看到好内容就忍不住转过来了

骑小摩托跨三轮 发表于 2020-4-26 18:37:09

标注来源好评,淮南吧的洞山老湖人不错的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30:19

淮南,做好工业,从低端进化到高端,高端服务业自然会来~~不要着急。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21:04

前文所述,田家庵的商业业态属于服务型商业,蚌埠市就属于以集贸型商业业态立市,模式层级是要高于田家庵的这种小商业型态,所以,蚌埠人就懂得,淮南是他们的一个重要商品销售市场,淮南的大量工业人口就是他们的财源,当然,他们是欢迎淮蚌同城化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城市乃至一个集镇,整体对外呈现出的面貌,往往本质上还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前例亳县的转身选择淮河文明圈已经提到。 那么,蚌埠人对淮南所体现出的友好,除了同根同源这一族群因素外,他们的发展空间肯定是只有向贸易的更高型态发展,比集贸型商业更高一个层级的商业业态就是“远途贸易”了,也基本上就是现在所说的跨国贸易。那么,蚌埠人能发展到这一层次吗····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3:33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句花鼓灯同样道出了淮河两岸居民的无奈心酸,不过是因为人祸。 天灾人祸是原本应该是个“好地方”的淮河中游两岸,原住民在一段时间内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更替。这些都导致了该地域人民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形成。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3:51

淮南沿淮一带“一遛十八岗,三个湾”,如陈家岗、蔡家岗、廖家湾···等,曾有土匪强盗之称。为何会形成这种民风?我们前文知道,淮南的地表特征,决定了居民蹲岗而居,其生产资料的土地和水面,收成并不稳定。四季分明的气候,雨水充沛的降水,本应该是农作理想条件,诱使着流民驻足,不忍离去。但是辛苦劳作了一年,很可能会面临着做种颗粒无收的困境,这种不安定的收获,使民众为生计所迫,被迫在荒年抢劫水路陆路商队,养成了两岸原住民剽悍的匪气···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4:02

原住民的困境,使他们向往安定富裕的生活,并不排外,但是,他们所拥有的有限的生产资料,使他们又对外来者保持着警惕··· 探究历史上的原住民聚落,对了解今天的城中村,会有所帮助吧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4:14

淮河两岸的自然面貌,在两淮煤田被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时期的到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以流民为主体构成的城市诞生了···· 关于“两淮煤田”的详细资料,大家可以去百度。我只能说,这块整装煤田的价值,可能超出了很多当今淮南人的想象,它像一块磁铁,居然能吸引了津浦线的西移,晚晴政府的决策,虽未能挽救自身的统治,但是,却在中国东部,京杭大运河的西侧,将安徽拉上了工业化的轨道····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4:27

自1912年民国肇始,淮南煤田的开发,至今也算有百逾年历史了。大概是在1930年代,国民政府正式建立了淮南地区的第一座煤矿——大通矿。抗战爆发,日本人攻克南京后,沿津浦线北上,也迅速占领了蚌埠,淮南的煤矿立刻就成了日本人的目标,战争时期,煤炭可是属于战略资源呵····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4:41

日本人已经具有了在东北开发经营大陆的经验,他们很快建起了地质条件更好一些的第二座煤矿——九龙岗矿。同时,运煤铁路也同步捡起来了。从田家庵码头经过合肥到长江北岸的裕溪口煤码头的淮南线,以及同津浦线的连接线水蚌线,使淮煤外运的能力大大加强。矿路合在一起,日本人成立了淮南路矿株式会社,近代化企业在淮南出现,淮南矿区也初步形成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4:57

想起来了,说说大通湿地公园。我一直觉得它应该就叫“大通矿遗址公园”,回避自己的历史,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还有,我觉得它缺了一些雕塑,应该在草坪上树立一些真人大小的黑石雕塑,那样会更有历史感····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5:09

下面本想说说“淮南三镇”之一的田家庵镇,因为可能会含有批评意味,有点不敢写···我考虑考虑

关谷神奇 发表于 2020-4-26 10:15:22

在谈到田家庵之前,我还是想说说大通矿。因为这是淮南市的源点,也是我们每个淮南人绕不过去的桩基。不管你是在上窑山脚,还是在大兴集的池塘边,其实每个淮南人都处于大通矿的涟漪圈,它不仅是催生了淮南,而且也诞生了淮北···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不谈山南山北发展,来聊聊淮南市的前世今生吧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yaoduoz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