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淮南查查网

搜索
查看: 643445|回复: 26
收起左侧

[杂谈] 外婆的廖家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 21:40:42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遴选 于 2017-5-6 18:07 编辑

    外婆是南方人的叫法,我的家乡叫姥姥,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曾有过一首著名的歌《外婆的澎湖湾》。
    姥姥家在淮南的廖家湾。淮南在北方人眼里是南方,在南方人眼里却是北方。淮南不南不北,不蛮不侉,但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惯却更接近北方,应该属于中原文化的延伸,据考证,我们曹氏家族就是从山东荷泽定陶古曹国迁徙过来的。廖家湾在近代历史上很有些名气,辛亥革命时期,就出过廖海粟、廖梓英等有影响的人物,随后又出过三位将军——廖运泽、廖运周、廖运升“廖氏三兄弟”,被称为“黄埔三鹰”。过去有句老话:“廖家湾廖家湾,大小军官一百三十三。”其中廖运周最有名,他是中共地下党员,在淮海战役中率部起义,有一部很出名的电影《佩剑将军》就是以他为原型的,解放后他曾任沈阳炮兵学校校长兼党委副书记,吉林省体委主任民革中央常委兼秘书长等职。
我的太姥爷就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参加淮上军攻打寿县城时牺牲的,至今仍葬在寿县的四顶山上。我的姥爷是遗腹子,太姥姥守着姥爷守了一辈子寡,后来太姥姥信主(基督教),小时候她经常给我唱的一首歌就是“忍耐好忍耐好,忍耐就是无价宝,骂着不还口,打着快快跑……”
     解放前姥爷家还有些田地,但家里没有劳力,都租给别人种了,姥爷成人后在黑泥洼的街上做“行用”,相当于现在的税务员。听老母亲说过,那时的家境还算不错,姥爷姥姥心肠好,收养过一个从北乡逃荒过来的丫头。丫头比母亲大,姥姥从不让母亲喊她丫头,让母亲喊她姐姐。但母亲那时候小,不听话,总是喊她丫头。后来丫头得了痨病(肺结核),临死前总想让母亲喊她一声姐姐。为这事母亲懂事后愧疚了很长时间,曾经跟我还提起过几次,后来我把这事儿写成了一篇小说《丫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童年的姥姥家,总有许多温暖的记忆。
    那时候的盛夏屋里热得呆不住人,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这个概念,晚饭过后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卷着席子到西场上乘凉睡觉。西场是生产队的打麦场、打谷场,坐落在村西,周围是空旷的田野,抬头是满天星斗,耳畔是蛙鼓虫鸣。西场的南面有一口池塘,男人们都睡在西场的南边,热很了可以跳到池塘里“扑通”一阵子。女人们都睡在西场的北边,与男人们恰如阴阳两极,中间地带形成一个天然的“雷池”。我想玩水了就跑到南边,让舅舅们抱我到池塘里玩,玩够了就越过“雷池”,跑到北边的姥姥、舅妈们这边。那时候农村有“大姑娘是金奶子、小媳妇是银奶子、生过孩子是狗奶子”一说,西场北边有不少老妇女都光着上身,坐在席子上摇着芭蕉扇拉家常,我和几个小孩子就穿梭在这片白色的“肉林”之间,嘻戏玩耍。玩累了,我就缠着姥姥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就在这个循环往复的故事里,我躺在姥姥的怀里睡着了。
    当年生产队有一头白色的老水牛,膘肥体壮,是队里的宝贝。村里的小孩子是捞不到骑的,因为我是廖家的外甥,又是从城市上来走亲戚的,饲养员高兴的时候会把我抱到牛背上坐一会儿,我很骄傲,村里的小孩子们也很羡慕。饲养员对白水牛的照顾十分精心,那年夏天白水牛身上生了很多牛虻虫,饲养员心疼牛,用喷雾器喷洒稀释了的农药水为牛灭虫,未料却让白水牛中毒身亡,我伤心得落了泪。后来,生产队把牛肉按人头分了,姥姥炖的牛肉至今让我想起来还口齿留香。搁现在毒死的牛肉肯定是没人吃的,但在那个生活贫乏的年代,人们是不会去考虑到食品安全的,那顿来自意外的牛肉,让村里的大人小孩都享受到了一餐久违的盛宴。
   有一年生产队在湾里种了西瓜,姥姥带我下湾,路过瓜地,看瓜人给我们摘了两个“打瓜”,就是那种专收西瓜子的西瓜。过去在西瓜地,“打瓜”都是随便吃的,只要把瓜子留下。不一会儿,我的小肚皮就撑得象个小西瓜一样了,我还贪心不足,用小手比划着做着扛西瓜的动作,小嘴里还一个劲儿地喊着“扛!扛!”后来姥姥把这一幕讲给大人们听,让大人们捧腹了好一阵子。看瓜人看我好玩,还真给我摘了一个“三白瓜”让姥姥扛了回来。这种白皮、白瓤、白籽的三白西瓜如今已很难见着了,瓤脆味甜,蜜透心脾,据说过去是贡品,是普通西瓜无法比拟的。
    姥爷1971年就得癌症去世了,姥姥也守了大半辈子的寡。姥姥一生中最伤心的应该有两件事,一次是姥爷去世,一次是我母亲10年前去世。姥爷是在南京去世的,当时二姨和二姨父都在南京部队的大医院工作,所以就抱着一线希望,看部队的大医院能否挽回姥爷的生命。姥爷去世的那几天里,可能是怕影响部队大院和左邻右舍的安宁,姥姥硬是强忍着一声也没有哭出来。直到捧着姥爷的骨灰盒回到廖家湾,姥姥才放声大哭,冲泄了强筑几天的悲伤堤坝……姥姥一辈子就是这样,凡事总是替别人着想。母亲也是得了癌症,临终前想见姥姥一面,姥姥那时已年届九旬,怕她承受不了,家里一直瞒着她。为满足母亲最后的心愿,不得不把姥姥接了过来。看着病床上羸弱的母亲,姥姥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过身去一个劲儿地偷偷抹眼泪。母亲先姥姥而去了,按照母亲临终遗嘱,去世后给她的遗体披麻戴孝,以完成她无法再尽的孝道。
   “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姥姥已经一百岁了,姥姥一生勤劳俭朴,宅心仁厚,这也许就是她的长寿之因吧!
    姥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不曾有人生的绚丽和辉煌,她和千千万万个勤劳善良的中国母亲一样,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给了儿孙们。姥姥的针线活很好,九十岁的时候,还在给曾孙辈们做虎头鞋。如今已经有了玄孙辈,可谓是枝繁叶茂。姥姥现在跟大舅一起生活,为保持她的生活习惯,大舅给她保留了一口柴禾锅。每次逢年过节去看她,她还用柴禾锅给我们炖菜蒸馒头,刚吃完饭,她又去收拾碗筷,一刻也不闲着。至今,姥姥都没有用过拐杖。
    不久前,在姥姥百岁寿辰的祝寿仪式上,我为姥姥献上了一幅对联:“百岁华诞福荫子孙,五世同堂泽润后代。”姥姥为我们创造了生命的高度,在姥姥这棵长青的生命之树的福荫下,作为晚辈,我们倍感幸福!
姥姥依然还在为我们创造着生命的奇迹……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20:07:20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华朴实而鲜活,是个有故事的人。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3 20:17:34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家好几个人都为姥姥百岁寿辰写了一篇心中的姥姥,这是我二哥写的,表妹,大舅,二姨还有我也都写了,我倡议举行家庭征文比赛,提供更多的素材,由文笔相对较好的二哥最后定稿,留下关于姥姥的最美的篇章。修改稿已经出来了,还需要继续修改,定稿后我再发,不为别的,只是纪念一下。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2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沦陷爱情海 发表于 2017-5-3 18:15
这是精华帖、文笔质朴清新、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叙事有条不紊、通篇贯穿着对姥姥的尊崇和人性的光辉。是查查 ...

爱海里出来又清醒了。你那个诗也很好啊,比那个“锐”诗人写得还让人过目不忘。
文章和书评写得都好,算是“老清新”吧,一看原来都当过“笔杆子”,一个写外婆情,一个写内心的爱。情和爱是永恒的主题。希望二位多多出新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3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的实力和文笔,甩那个无病呻吟的诗人十条街都不止。这么多字你是在手机上写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4 05: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4 06:41:53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06:42:48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心 发表于 2017-5-3 22:57
这个帖子的实力和文笔,甩那个无病呻吟的诗人十条街都不止。这么多字你是在手机上写出来的?!

从微信里复制粘贴过来的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4 10:21:43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姓廖[s:78]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4 10:58:23 手机wap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yaoduozheng

QQ|侵权投诉处理|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淮南查查网 ( 皖ICP备10201049号  

GMT+8, 2024-4-27 06:03 , Processed in 0.1597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