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淮南查查网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吐泡泡的鱼
收起左侧

东山行(附:东山旅游攻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9: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工艺品
东山的金银饰品生产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明清时代,因东山的海运业发达,南北商家来此停泊时,多购买金银首饰,贩卖到东南亚各国及台湾、香港等地。加之当地民众对传统的金银饰品有特殊偏爱和做为男婚女嫁、祝寿育儿贺礼礼品的风俗习惯,促使东山的首饰加工业发展较快,至清嘉庆年间,仅铜山城就有专操手饰加工业的作坊几十家,专业工艺匠100多人,专营金银首饰的店铺栉比相连,形成一条加工、贸易饰品街道——“打银街”。
当时,金银饰品的制作工艺继承我国南方传统,又融合了北方的技艺,已能用冲、压、锻、拉、雕刻、混丝、镶嵌和简单清泛等技巧,加工成项链、手链、手镯、戒子、腰带、胸饰、发饰、耳环、帐钩、摆件和凹凸画等十几个品种百多个花式。
东山的传统金银饰品大多作为妇女、小孩(现已发展到男人)的装饰物,同时也作为“驱惊避邪”之用。东山姑娘出嫁都要陪嫁金银首饰,其中有金戒子、金镯子、金链子、金耳环等。风俗从古至今流传,有的富家女出嫁甚至有陪嫁“三点金四点银(即金戒子、金耳环、金链子、银帐钩、银裤带、银手镯、银发簪)以示祝贺。由于民间需要量大,技艺日臻完美。目前新制作了金银工艺品有鳄鱼、牡丹、凤凰夹等。有的制作成浮雕龙狮象饰品,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海柳雕

东山岛的海柳雕,以其造型奇特,清雅别致,色泽油亮而为闽南工艺之上品,闻名国内外。海柳是海底一种珍贵的灌木,属海生植物铁树科。它以吸盘固定于海底礁石,树干呈黑褐色或棕褐色。干粗枝密,叶片细长,质地坚韧耐腐。大面积的海柳生长在海底,如同树林。由于它们藏身海底,采集起来很困难。
东山海柳雕历史悠久,从官路尾村发掘的一个宋代古墓中就发现有海柳雕刻的手镯、酒杯,说明海柳的耐腐力强。
东山海柳雕艺人把海里采回来的海柳枝作原料,进行精心的艺术加工。他们利用海柳的奇特形状和天然色泽,通过剪枝、车、磨、钻、雕镂等多道工序,最后雕出各种各样工艺美术品,如烟斗、手镯、盆景、茶具等。用海柳制作的烟斗(烟嘴)不仅精美,而且吸烟时会感到清凉可口,故十分珍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山岛海柳雕多次参加全国、省的工艺美术展览和广州交易会展览,受到国际友人的赞扬。成为高档艺术品。前此年,东山艺人用海柳精心雕刻的“龙吐珠”、“松鼠拖葡萄”、“松柏鹤”、“猴摘桃”等4支技艺高超的海柳烟斗参加“广交会”展览,栩栩如生,价格昂贵。

珊瑚工艺

东山岛海域有着丰富的珊瑚资源。东山县珊瑚工艺品是传统工艺,它瑰丽迷人,千姿百态,具有海岛地方艺术特色。
珊瑚是古代人们生活的装饰品,西汉初年,南方沿海就把它做为贡品进贡给帝王玩赏,历代宫廷都珍藏有红珊瑚工艺品。民间艺人用红珊瑚雕琢成的项珠等饰物被列入“七宝”。东山岩礁众多,是生长珊瑚的好地方。每逢农历初二、十六,海潮大退,东山渔民捕捞时经常会采到珊瑚,采到珊瑚后放在装有海水的水缸里。为了保持红珊瑚的美丽颜色,还要浸入普鲁卡因制剂中,使白花点固定下来。然后艺人们把珊瑚进行剪裁,艺术加工,造型,装在玻璃瓶内,泡入福玛林药液中,使它永不褪色,还配上小岩石、小贝壳、小海胆,加以密封,成为红珊瑚工艺品。
近年来,东山珊瑚工艺品不但有红珊瑚,还发展了许多白珊瑚工艺品。各种工艺品有苍松古柏、岩洞水濂、悬崖峭壁、海底奇观、亭阁绿树等。

贝雕

东山的贝雕是该县的传统工艺品,远销海内外,享有盛誉。东山是福建省第二大岛,海边贝类丰富,品种繁多,形态奇异,色彩斑斓,是取之不尽的贝雕材料。工艺艺人们根据贝壳的形状花色,经过酸化、漂洗、磨光、雕镂、剪裁、上釉、油漆、粘嵌等工序,运用拼粘法、浮雕法、支撑法、镂空法处理,制作成多种多样的贝雕工艺品,如盆景、挂屏、贝雕画、花瓶、人物和花鸟虫鱼、禽兽等工艺品,有的还配上小动物、小礁石、红珊瑚、海螵蛸壳,别具一格。典型的作品有百花图、海螺瓶、孔雀雕、盆景、葡萄、松鹤图等。东山贝雕还多次参加亚太地区博览会和广交会展览,除销售上海、广州、福州等地外,还外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湾地区,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欢迎。

海螵蛸雕

海螵蛸雕是东山县一种独特的工艺美术品,又称为海螵蛸画或墨画骨画。它是采用墨鱼骨为材料,经精心雕刻而成的浮雕工艺品。
东山岛的墨鱼骨雕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岛上民间过元宵节或婚嫁喜事,盛行“摆坛”祭祀。在摆坛时常用墨鱼骨雕成各种祥禽瑞兽、奇花异果、人物等来装饰桌面,烘托吉庆气氛。1959年,东山县文化部门从钱岗村老艺人孙润成口中得知有这种古老工艺品,就组织孙齐家、谢学文等人进行学习创作,使这种古老工艺品重放光彩。艺人们雕刻墨鱼骨画时,首先将墨鱼骨洗净,剔除表层坚硬的箔壳,再用清水洗浸,去除咸腥味,凉干备用。墨鱼骨雕讲究刀法,备有多种的特殊微型小刀具,如小镰刀、孤勺刀、匙刀等,刀身均在1厘米以下,此外还有线锯、小锉刀等辅助工具。艺人们运用中国画的技法,构图创作浮雕,使之从零碎的小装饰品发展为挂幅作品。由于墨鱼骨体积小,而画面较大和较繁杂的雕画必须分别雕刻,最后用白脂胶粘接组合镶入框中。墨鱼骨色白质脆,纹理自然,用来雕刻禽鸟花卉,表现羽毛、花瓣等能反映出强烈的质感。一般不上色,保持自然美感,作品具有其他艺术雕刻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东山海螵蛸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工艺美术展览。1959年,孙齐家雕刻一幅《博古盆景》被选赴北京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展览。1960年,谢学文雕刻的《四季图》、孙齐家的《牡丹博古》等5幅 作品,参加闽南工艺美术陈列馆成立展览。同年在铜陵举办了两次海螵蛸雕的展览。1961年,谢学文雕刻的《和平颂》、《水仙花篮》入选福建省工艺美术作品出国展览。其中《和平颂》被东山侨联选为礼品,赠送新加坡东山馆沈孔主席。从此,东山岛海螵蛸画闻名省内外。1973年中央美术学院在福州举办了工艺美术展销会,展出谢学文雕刻《孔雀图》(50 ×75厘米),展出时人们以为是牙雕,被列为这次展览会精品。展出后,《光明日报》、《福建日报》、《福建画报》等十多家报刊,相继载文作了高度评价。同时,作品送北京参加第2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现被福建省工艺美术陈列馆收藏。东山县墨鱼骨雕多次被作为礼品赠送海外侨胞、外宾。

剪瓷雕

剪瓷雕是东山县的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常装饰在寺院、庙宇、宫殿、亭阁的屋顶上,为古建筑、仿古建筑增色。
这种剪瓷雕利用各种各样的碗、盘、壶、杯等瓷器及玻璃瓶、灯罩、黑色酒瓶、贝壳为材料,巧妙地剪成各种块状的瓷片和玻璃片,然后用糖水灰按照艺术造型需要砌粘成各种瓷雕。它用瓦片做骨架,塑成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图案。雕塑形式分为立体雕、 浮雕、平雕等种类。这些瓷雕具有色彩鲜艳,五彩缤纷,形象生动,姿态万千的特点。近年瓷雕又装饰于现代园林、宾馆,为现代建筑增添古典美感。

金木雕

东山县生产的金木雕是民间传统工艺品,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建关帝庙时,由广东大埔县木雕匠人传入,在东山民间流传。据《新加坡东山会馆成立四十年会刊》载:“清光绪十二年(1886)有铜陵人随身携带一尊东山关帝庙山西夫子金木雕神像至新加坡。” 清光绪至民国26年(1875—1937)长汀艺人胡赐云在东山开设“汀发”号家具铺,从事木刻佛像和饰金、描金画工艺制作。
东山金木雕主要应用于建筑装饰、佛像、家具三大类。用优质的樟木、楠木,精雕细刻成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的工艺品,装饰在庙宇殿阁之中,或于梁柱、斗拱、神龛、香案、窗门、檐、床、柜、桌、椅及各种佛、神像。近年又开发出大块的金木雕挂屏,悬挂于宾馆等场所。金木雕成为建筑、旅游、家庭实用工艺品,或艺术陈列品。
东山金木雕在技法上,主要有深透雕、浮雕 、立雕、通雕。建筑物高层处,采用粗豪的透雕,门窗采用细腻的通雕,门格下层用浮雕。雕刻后,用细砂纸磨光,刷上漆料,然后装贴上金箔、金粉,金光灿烂。
清代、民国时期金木雕艺人分散于民间,解放后部分归入木器生产合作社,1973年属县工艺美术厂金木雕车间。该厂的金木雕品1979年参加第45届广州交易会,有意大利、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客商订购。其金木雕品种后来增加了挂屏、雕配画、描金神、佛像圆雕等,并从原来配套装饰产品发展为镶式、座式、吊挂式单挂屏,产品销往东南亚、意大利及港澳、台湾等地。

龙虾挂屏

龙虾挂屏,又称龙虾板,是东山岛民间工艺美术品。它不但形象逼真,令人喜受,而且因可以做为教学生物标本而被教育部门所欢迎。
龙虾是人们喜爱的海产珍品,人们喜爱龙虾,但难得一见。东山工艺艺人们把海里捕获回来的龙虾,取出鲜肉食用,把龙虾壳漂洗干净,钉在一块美观的油漆纤维板上,龙虾壳也加以油漆,保持原来的色泽、形态和活龙虾一模一样,形象逼真,情趣盎然,令人喜爱。然后装在油漆镜框里,挂在壁上,不愧为一精美瑰丽的工艺美术品;放在学校教室里,则是很好的生物标本。这种龙虾挂屏销售国内外,供不应求。

花织带

花织带是东山民间棉织工艺品,也是家庭妇女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历史悠久,它既是民众生活日用品,也是妇女的装饰品,一般用做裙带、腰带、斗笠带、围巾带、手提带、背裙带(背孩子的裙)等。小条的宽2厘米,大条的宽5、6厘米,宽狭不一。多以棉线为主。色线有蓝白、红白、黑白相间和五色杂镶,图案一般为花、鸟、鱼、虫、走兽、龙、凤,或由篆字组成的连续几何图案,或织上“喜喜”、“福”、“寿”等字样。质地坚牢,经久耐用,着色和谐,朴素大方。东山岛妇女制作的花织带曾参加福建省、全国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展览,深受好评。目前这种花织带仍在民间流行。

抽纱

民间传统产品“抽纱”织品很受国际客户欢迎。
东山“抽纱”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一种传统实用工艺品,是用纱线钩织而成的,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
自古以来,东山岛的姑娘喜爱刺绣,许多姑娘出嫁要在男方新房床上摆上自己的刺绣工艺品,显示新娘有一手娴熟的刺绣工艺,以后成为一种民间传统习俗。清末女艺人陈瑶琼能绣善画,她的绣画曾在东南亚展览。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她在铜山东升学堂设立工艺课,传授抽纱技艺,从此,东山姑娘在刺绣基础上又学到抽纱技艺,并将抽纱作为民间珍贵工艺品互相赠送,或在嫁衣上与刺绣品相配合,使服饰更为美丽。
建国以后,政府关心、重视民间工艺的发展,多次举办工艺美术展览和刺绣抽纱技艺培训。1961年,首先在铜陵组织绣花工场,以后又扩大到大山产、康美、西埔、顶西各村庄,女工达1000多人。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县外贸公司技术员李文吉运用万花筒原理,研制成功“三镜抽纱设计图案仪”,开拓设计出各种新花样,先后采用玫瑰花艺术变形、小花点缀、波浪形图案、抽纱、垫绣加丝工艺,制成新产品,参加香港抽纱展览,受到国际友人的好评。
东山抽纱品设计新颖、技术精湛、色泽秀丽、品种繁多。抽纱品有各种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的图案。抽纱工艺有刁绣、平绣、补花、对丝绣、垫绣等;品种有台布、枕套、被单套、床罩、手帕、手巾、围裙、面巾、纱发套及其他家庭生活用品数十种。
由于东山抽纱产品规格齐全、图案新颖,绮丽夺目,丰富多彩,具有民族风格,而且抽工精细,针角平齐,经纬疏密匀称不乱,洁白如洗,令人喜爱,深受国际市场的欢迎,远销美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瑞士、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受到人们的赞誉。

海浮石

海浮石是自然造化的海产艺术品,千姿百态、瑰丽迷人,还可以入药治病。
海浮石产于沿海,是火成岩的块状物或胞孔料动物脊突苔虫、瘤苔虫等骨骼。其中矿质海浮石,是火山喷发凝固而成的玻璃质岩石,偶尔有少量结晶质矿物。一般为白色、浅灰色,部分呈浅红色,具有标准的多孔构造,形似蛀窠,有些具有管状构造,性易脆,比重小,在水中可以浮起。胞孔科动物质的海浮石分两种:一种是脊突苔虫质的,群体常呈树技状,个体很上,为囊状,体外分泌石灰质及胶状物质,常附着在海滨的岩礁上。另一种是瘤苔虫质的,群体呈肿瘤状,呈黄褐声,为不规则块状,多为碎块,珊瑚状分枝短而较粗,常附着于海藻、珊瑚、岩石上。以上的苔虫海浮石称为“石花”,因形状如花而得名。石花有的从海里捞出时呈粉 红色、淡黄色,以后变成褐色,经过漂浸和日晒雨淋又变成灰白色。石花主要成份为石炭酸钙,并含有少量的镁、铁及一些不溶物质。
海浮石以它的形状奇特为人们所喜爱,采集后经过酸化、漂洗、雕镂、粘嵌,可制作成岩洞水濂、高山峻岭、宝塔、假山等工艺品,甚至可以加工成人物、鸟、兽等图案。它已成为一些公园、旅馆、商店、纪念馆、博物馆的艺术展览、文化欣赏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家庭工艺摆设品之一。还可以制作各种盆景。
海浮石还可入药,把它洗净、晒干,碾碎后可治肺火、痰热喘嗽、疝气、疮肿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9: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关帝文化!

东山人历代都很崇拜关公,家家户户家中大厅堂都悬挂关羽神像和楹联。外甥结婚,舅父必要赠送一套“母舅联”和关帝神像及楹联,形成一种城乡民间风俗。
为什么东山人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关帝像呢?关帝名羽,字云长,河东解州常平村宝池里人(今山西省运城常平村)。他一生以忠、义著称。他具有忠君爱国、神勇威武、待人至信、事友仗义的高尚品德,为历代人们所敬仰,被尊为神明。历代皇帝都给于封敕,从侯而公而王至帝,清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为“忠勇神武关圣大帝”。至光绪五年(1879年)关羽封号已达28字,合称“忠义神武灵佑神勇威显保民精诚绥靖痛心疾首诩 赞宣德关圣大帝”。
早在唐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五十八姓将士开拓闽南,建置漳州,部分将士也到东山岛开发建村,并从祖籍地引来关圣帝君香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五日江夏侯周德兴亲临东山建铜山城,以防倭寇,建关王祠, “刻像祀之,以护官兵,官兵赖之”。就有许多官兵、民众前往膜拜,香火鼎盛。因祠庙太小,不能容纳多人,到正德三年(1508年)云霄吴子约及铜山善士等九人募众资财扩建,经四年建设于正德七年(1512年)二月落成。庙之规模雄伟壮观,为八闽之冠,而且香火鼎盛。
明崇祯八年(1635年)十月,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为关帝庙撰写长楹联,表示对关帝的敬重爱戴之情。郑成功驻铜山时,也到关帝庙进香,传说他在1661年收复台湾之前曾到东山关帝庙抽签,更坚定他收复台湾的决心。施琅将军在康熙年间从铜山出师统一台湾,也多次亲临关帝庙祈签择日。明万历年间朝廷派铜山水寨官兵戊卫澎湖台湾,1661年,有500多铜山青壮年跟随郑成功赴台湾。这些铜山人为求得外出平安,把关帝香火带在身上。
清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实行惨无人道的迁界政策,使东山岛成为废墟。至康熙十九年(1680年)铜山复界,回归者只有十分之二、三。清政府对这些回归的铜山老百姓,采取放弃蔑视的态度,以奸民看待,不准注册入户籍,任意欺凌。传说,关帝闻讯后,策马前往漳浦,向县令陈汝咸辩诉,取得县令同情,表示要向康熙帝奏议。关帝回庙后又托梦岛上各大姓族长,敦促各姓到关帝庙里开会,商议申请入籍事议。各族长立即会集庙中,悟得关帝托梦缘故,无不感恩戴德,稽首跪拜,立誓愿做关帝裔孙。康熙四十年(1701年)漳浦知县陈汝咸见铜山民情纯朴,才允许编入黄册。铜山人民感念关帝,信奉关帝,因此立户名“关世贤”,但仍作为军籍处理。康熙五十年(1751年),铜山父老又上书请求入户籍,经过审议,才将铜山城各姓立为一户,批准户名“关永茂”,补入十七都六图九甲,正式编入清政府户籍,东山人民才被批准承认为清朝子民,豁减赋税徭役。这样,铜山人民更加把关帝做为保护神,对关帝信仰越来越广泛。为了感激关帝恩择,从注册之日开始,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神像和对联,作为家中保护神奉祀。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帝逝世纪念日)、六月廿四(关帝诞辰日)为全岛人民谒庙祭祀日子,一代传一代,成为东山城乡的风俗习惯。

祭祀

关帝庙的关帝神像,是东山人历代对关帝信仰的重要古老民俗,表示对关帝的无限崇敬和爱戴。此风俗自古至今都在进行。
大型的祭祀活动的主要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关帝逝世日)、六月廿四(关帝诞辰日),但平时也可以进行,如有成批台胞、侨胞关帝信徒来关帝庙进香朝圣,一般都举行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比较隆重、庄严、肃穆。
参加大型的祭祀活动有长辈(俗称序大辈)、族长、澳头渔民头家,或官员僚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有身份的人,一般为男性。古时,祭祀时在铜山的文武官员僚属都要参加。参加祭祀的人都必须虔诚地斋戒沐浴,清心寡欲,至诚参拜(一般有丧白事的人不参加)。
祭拜的地点在关帝庙的大殿和拜殿。仪式非常隆重,备有丰盛的牲礼果品、纸金、香烛等。参加祭奠的人都要穿长衫马挂,戴碗帽(现这项改掉),胸上背红色缓带,写上有关敬贺关帝的词句,或注明台湾什么地方进香团等。由一个司仪主持祭奠仪式,祭奠的人随司仪指挥:“上香” ——手拈香,“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跪拜关帝;“读祝”,念祝词,歌颂关帝的祭文。鸣钟、击鼓、奏乐、唱颂歌。反复多次,排列整齐,逐项进行,庄严隆重,香烟萦绕,金纸焚烧,一派虔诚敬祖的气氛。


求 签

东山民众历来都有到关帝庙求签(也称抽签)的风俗。东山关帝庙的签诗共有100首,分为上吉、大吉、
中吉、上上、中平、下下等类别。签用竹片制成,长 38厘米,放签筒里面。筒高36厘米。老百姓为了求问家事、生死、安危、婚姻、功名、升学、诉讼、捕鱼、生育、前途、出门、建房等等,爱到关帝庙求签。求签的方法是:先烧香祝告关帝,自报本人姓名、出生年月、居住地点、要求什么、请示关帝赐签云云,默祝后,从签筒中抽出一支签来(求签者不多的时候,跪着摇动签筒,摇出一支签),用一对茭杯掷地,如果是“上杯”(一块呈正面,一块呈反面),就说明关帝同意这支签,(如“笑杯”或“阴杯”,须另抽重掷)。抽签者就拿这支签去给解签诗的人解释。每支签有主诗四句,说明吉凶祸福,除主诗外还有“占验”、“圣意”、“东坡解”、“碧仙注”等内容。解签诗的人按签诗的内容进行解释,判断祸福休咎。


乐捐

所谓“乐捐”,就是向关帝庙捐款,这种民俗早在明清时代就流行了。凡善男信女,为了表达对关帝的敬仰心情,或为了报答关帝保佑的圣德而进行乐捐,俗称“添香油”、“还愿”。乐捐的钱数或多或少,少量自放平安箱里,多的都有登记,到一定时候庙董事会予以公布或镌刻石碑留名。捐款给关帝庙的著名人物要数明代云霄人吴子约。他见到铜陵关帝庙庙宇虽小香火旺盛,老百姓十分敬仰,就乐捐巨款,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至七年(1512 年),扩建了规模恢宏的关帝庙,扩建时间长达5年之久。至今存于庙内的《修建武庙碑记》,刻有“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秋菊月兴工所有捐款芳名列明”字样,记载台湾的安平、沪尾、澎湖、鹿港等数十位台湾军、政、商、渔各界人士姓名和捐款金额。


抬关帝神

东山最隆重的活动是抬关帝神像游街。据说举行了关帝“游神”后会造福民间,消灾避邪,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如意。游神活动十分隆重、堂皇、热闹。
关帝出游的仪式大体有:
(1)择日:每年农历正月或二月,由民间父老推选一位有名望,夫妻子孙齐全的长辈,穿长衫马褂,戴碗帽,到关帝庙内向关帝虔诚地投茭杯问卜,定出游日子。
(2)鸣锣报街:派一人在出游的前三天(或二天),沿迎神的街路,边鸣锣边通知各家各户要打扫卫生,清除街道,以迎关帝,名为“报街”。
(3)出游:出游那天,由关帝信徒(全为男性)若干人,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游神队伍,游神队列先由马头锣开道,后随两对或多对“肃静”、“回避”牌;横彩“山西夫子”;锣鼓班;八宝武器(如大刀、佛手、山叉、老斧……)队;龙旗队,其中周仓的黑色龙旗走前面,为保驾旗,接着黄龙旗、红龙旗,旗为长方形;锣鼓班或艺棚、文艺队;化妆的孩子手捧花、经(文)果(品);长辈穿长衫马褂、戴碗帽,手捧铜炉;一对红灯在神轿前面,神轿先周仓,后关帝,神轿里有神像,随后跟着一大群手握炷香的善男信女。游神队伍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摆香案跪拜迎接,焚香放鞭炮。以前铜陵镇的迎神路线是顶街、前街、打铁街、澳仔头、坎顶、牛车场、东坑路、石鼓街、城脚路等主要街道。迎接十分热闹,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乐声悠扬,艺棚表演,鞭炮阵阵,是一种规模盛大的民俗活动。


割关帝香

割香是拜关帝一种十分虔诚的风俗,按旧例,先斋戒沐浴更衣,以示敬仰,后组成割香队伍,以前是走路或坐船来,现在多为乘车或乘飞机来。如台湾各地、长泰、漳州、龙海等地每年都来。割香队伍多达数百人,多为男性,过去戴碗帽(帽顶有红缨),现男女都有参加。每队有一二个人挑担子,担子的一边是关帝神像,一边是香火,并有锣鼓班、游艺队跟随,来割香的人旧时在澳仔头码头上岸,其中有的虔诚地三步一跪,一直跪到关帝庙。到了关帝庙,首先在庙门口打起锣鼓,有带舞狮队、游艺队伍的就在庙前表演。然后进庙,焚香祭拜,备有三牲五味。带来的神像供在案上,结束时让神像在香炉上转几圈。然后把关帝庙的香灰包在寿金(纸金)或红布里,插在香炉中带回。割香时间一般在关帝诞辰前后(农历五月十三日至六月廿四)。
台湾的许多关帝庙,如澎湖、高雄、台北、基隆、台南、屏东、台东、花莲等也都来东山关帝庙割香。这种活动更密切了两地同胞的骨肉情谊。



演戏

纪念关帝诞辰期间,由民众集资请戏班来关帝庙前演戏,表示庆祝。每次演戏都在3天以上,现时多达一、二个月。演戏时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集资的民众各行各业都有,特别是渔民最为踊跃。他们祈求关帝保佑他们出海安全,渔业旺产。旧时以一个澳头捐资,如南门、西门兜、澳仔头、楼仔澳等四大澳头捐资。
演戏一般都在晚上,但也有下午做日戏,跳加冠、排仙。请的剧团主要是潮州、汕头地区和本县的潮剧团、芗剧团。除演戏,现在还放映电影。
戏演后即把乐捐的人名、款项进行列榜公布,并公布一切开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9: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岛一日、二日、三日游!(一般旅行社路线)

D1、下午接团,入住酒店、安排晚餐,晚上卡拉OK。
D2、上午8:00早餐后游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台湾四百七十多间关庙的祖庙——铜山关帝庙、铜山古城、石僧拜塔、虎崆滴玉;游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东门屿。下午游览马銮湾海滨浴场、寡妇村纪念馆。
D3、上午早餐后游乌礁湾森林公园、谷文昌公园、谷文昌纪念馆,午餐后结束行程返回温暖之家!


D1、午餐前接团,下午游览马銮湾海滨浴场,“寡妇村”展览馆;晚餐马銮湾海味大排档或烧烤,晚住东山。
D2、上午游览关帝庙、风动石景区,乘船游览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东门屿;下午参观谷文昌公园、谷文昌展览馆、国家森林公园——乌礁湾;晚住东山。
D3、早餐后送团。


D1、晚餐前接团,晚住东山。
D2、上午游览关帝庙、风动石景区,乘船游览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东门屿;下午游览“寡妇村”展览馆,马銮湾海滨浴场;晚住东山。
D3、上午参观谷文昌公园、谷文昌展览馆、国家森林公园——乌礁湾;午餐后送团。


D1、午餐前接团,用午餐,下午游天下第一奇石——风动石、台湾四百七十多间关帝庙的祖庙——铜山关帝庙、铜山古城、石僧拜塔、虎崆滴玉、明朝大学士黄道周纪念馆、马銮湾海滨浴场;
D2、上午乘船游中国四大名屿之一——东门屿(天然影棚、鹰嘴岩、文峰塔、黄道周读书处——云山石室)、寡妇村纪念馆,午餐后返回。

景区门票:
1.风动石风景区:35元/人
2.东门屿风景区:50元/人(含往返轮渡费)
3.马銮湾海滨浴场:10元/人
4.寡妇村纪念馆:5元/人
5.谷文昌纪念馆:10元/人
6.海滨沙生植物园 :20元/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20:5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侵权举报:本页面所涉内容为用户发表并上传,相应的法律责任由用户自行承担;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存在侵权问题,请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删除!举报微信号:yaoduozheng

QQ|侵权投诉处理|联系我们|手机版|小黑屋|淮南查查网 ( 皖ICP备10201049号  

GMT+8, 2024-5-7 11:19 , Processed in 0.07373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